安全生产 | 工人安全生产常识宣传手册
时间:2019-08-26浏览量:2025

(一)施工现场必须遵守的安全基本要则


1.未满十八周岁的人员严禁进入施工现场;
2.进入现场前必须了解现场的危险并学习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知识;
3.进入现场必须按照要求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施工人员应持证上岗;
4.进入现场,必须了解现场的平面、竖向布置和通道情况,随时注意安全标志提示;
5.进入现场,严禁饮酒;
6.有禁烟规定的现场严禁吸烟、严禁抛扔物品、严禁随地大小便;
7.严禁私自拆除、挪动现场装置、设施;
8.严禁动用本人职责范围外的任何机械、器具和工具;
9.现场严禁攀爬、跨越障碍、围栏、沟渠孔洞、防护设施、机械或电器设备;
10.严禁进入无照明、无防护和不熟悉的区域进行冒险尝试和超自身能力的尝试;
11.严格遵守现场作息时间,进行必要的工间休息,身体不适必须休息;
12.施工前应根据班前讲话要求,对工作环境进行巡视,清除事故隐患,确认工作环境安全;
13.施工过程中、完工后应保持场地干净整齐,道路通畅,防护到位;临时拆除的防护恢复到标准状态;

14.班前讲话履行参会人签字手续进行会议内容确认。


(二)个人防护用品的要求

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系好小额带;
2.超过2米高处作业,须系安全带;
3.电焊工作业,穿帆布工作服、戴绝缘手套、配防护面罩;
4.电工作业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
5.架子工作业穿防滑鞋;
6.剔凿作业人员戴防护眼镜;
7.木工机械作业人员戴耳塞;
8.搅拌站作业人员佩戴口罩;
9.起重信号指挥工穿醒目的工作服;

10.混凝土工穿胶鞋、戴绝缘手套。


(三)土方工程安全须知

土方施工作业时容易发生机械伤害事故和坍塌事故。

1.机械挖土时:从上而下分层分段进行,禁止采用挖空底脚的操作方法;
2.任何人不得进入挖掘机的工作范围内;
3.装土时,不得停留在装土机上;
4.人工挖土时,必须进行放坡或支撑防护;
5.严禁陶洞和从下向上拓宽沟槽;
6.在深坑、深井内挖土时,通风要保持良好,如闻到异味,须立即停止作业,报告领导;
7.开挖的沟槽边1米内禁止堆土、堆料、停置机具;
8.开挖过程中,要随时注意土壁变化的情况,如发现有裂纹或部分坍塌现象,须立即停止作业,撤到安全地带;

9.作业人员上下坑沟须从安全通道或搭好的阶梯、木梯上下。


(四)设备、管工安装安全须知

1.安装立管,必须将洞口周围清理干净,严禁向下抛掷物料。作业完毕必须将洞口盖板盖牢;
2.在进行水压试验时,散热器下面应垫木板。加压应缓慢进行,加压后不得用力冲捕磕碰,不得带电维修;
3.安装立、托、吊管时,要上、下配合好。尚未安装的楼板预留洞口必须盖严、盖牢。使用的人字梯、临时脚手架、绳索等必须兼顾、平稳。脚手架不得超重,不得有空隙和探头板;
4.管材的除锈和刷漆,应在安装之前进行;
5.铲管材破口、磨口、剔飞刺、敲焊渣时,操作人员应戴防护眼镜,对面严禁有人;
6.管道吹洗时,排出口应设专人监护。在吹洗和实验过程中,不得进行安装或检修;
7.安装立管时,在开启预留洞口的钢筋网或安全防护盖板前应向总承包单位提出申请,办理洞口使用交接手续后,方可拆除。操作完毕应将预留洞口安全防护盖板恢复好,盖严盖牢;
8.安装冷却立管时,上端与冷却塔连接的最后一根管的法兰盘,必须焊好后再与冷却塔塑料法兰盘连接。在安装立管施焊前,必须申请动火证,并设专人看火,备好消防器材,井道的孔洞应用水浇湿石棉布堵严,严禁火星掉到下一层;

9.地沟或潮湿场所安装管道,应有照明设施,照明电压不得超过12V。


(五)混凝土工作安全须知

易发生的事故:使用振捣棒震动混凝土易发生触电事故,泵送混凝土易发生崩伤事故,作业面搭设不符合规定,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1.使用推车向料斗倒料时,要有挡车措施,不得用力过猛和撒把; 
2.浇注混凝土时,不准直接站在溜槽帮上或在模板及支撑上操作;
3.夜间施工时,照明要良好;

4.清洗布料机。


(六)防火措施图片

1.防火 

我国消防工作的方针是“以防为主,防消结合”。

“以防为主”就是要把预防火灾的工作放在首要的地位,积极开展防火安全教育,提高工人对火灾的警惕性;健全防火组织,严密防火制度,进行防火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贯彻建筑防火措施等。只有抓好消防防火,才能把可能引起火灾的因素消灭在起火之前,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防消结合”就是在积极做好防火工作的同时,在组织上、思想上、物质上和技术上做好灭火战斗的准备。一旦发生火灾,就能迅速地赶赴现场,及时有效地将火灾扑灭。

2.起火条件

起火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存在能燃烧的物质。不论固体、液体、气体、凡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剧烈反应的物质,一般都称为可燃物质。如:木材、纸张、汽油、油漆等。 苯板的储存。苯板为一类消防危险品,因此在储存时要应专库储存,分类单独堆放,保持通风,堆放要与作业区、生活区保持防火间距,周边配置相应的消防器材(灭火器、消防水源、黄砂等),严禁吸烟或动用明火,并在材料上挂设消防警示标志,设立责任人。

2)要有助燃物。凡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叫助燃物。如:空气、氧气等。

3)又能使可燃物燃烧的着火源。如:明火焰、火星和电火花等。

3.施工中出现火灾

施工楼层出现火灾,发现的人员应立即与地面取得联系,报告出事地点和火灾的燃烧状态,同时应就近组织人员利用楼层内的灭火器进行合理地扑救。

地面接到火灾通报后,立即安排人员给与支援,防火小组的成员应在组长的统一调度下各就其位,根据楼层上一面报告一面组织人员和器材进行灭火,并根据现场情况决定是否报警,请消防部门协助灭火,能够自行控制的火灾便不必要报警。

如果报警,在消防队到场后,工长应及时准确地向消防人员提供火灾区内的情况,火灾区内如有人,要尽快组织力量,设法先将人救出,然后再全面组织灭火。灭火以后,要保护火灾现场,并设专人巡视,以防死灰复燃。保护火灾现场又是查找火灾原因的重要措施。

当施工现场内出现火灾后,发现人员应立即报告消防小组的成员,同时组织人员利用附近的消防的器材或施工现场内的消防水管进行合理扑救。同样,消防小组的成员在组长的统一指挥下组织力量和物资灭火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报警。能够自行控制的火灾便不必要报警。

4.灭火方法

归纳起来有四种基本方法:窒息灭火法、冷却灭火法,隔离灭火法和抑制灭火法。

在实际灭火中,应根据可燃物质的性质、燃烧特点、火场具体条件以及消防技术装备性能等情况选择不同的灭火方法。在同时使用几种灭火方法、采用多种灭火剂扑救火灾时,要认真搞好协同配合,充分发挥各种灭火剂的应有效能,以利迅速有效地扑灭火灾。 

1)窒息灭火法

窒息灭火法,就是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物质(气体)冲淡空气,使燃烧物质断绝氧气的助燃而使火熄灭。窒息灭火法仅适用于扑救比较密闭的房间、地下室和生产装置设备等部位发生火灾。在火场上运用窒息法扑救灭火时,可采用石棉布、浸湿的棉被、帆布等不燃或难燃烧的物覆盖燃烧物;利用建筑物原有的门、窗以及生产储运设备上的的部件,封闭燃烧区,阻止新鲜空气流入,以降低燃烧区内氧气的含量,从而达到窒息灭火的目的。此外,在万不得已且条件又允许的情况下,也可采用水淹没的方法扑灭火灾。

采用窒息法灭火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燃烧部位的空间必须较小,又容易堵塞封闭,且在燃烧区域内没有氧化剂物质存在时。

(2)采用水淹方法扑灭火灾时,必须考虑到水对可燃物质作用后,不致产生不良的后果。

(3)采用窒息法灭火后,必须在确认火已熄灭时,方可打开孔洞进行检查,严防因过早打开封闭的房间而使新鲜空气流入燃烧区,引起新的燃烧,导致火势猛烈发展。

(4)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阻止火势迅速蔓延,争取灭火战斗的准备时间,可先采用临时性的封闭窒息措施或先不打开门、窗,使燃烧速度控制在最低程度,在组织好扑救力量后,再打开门、窗解除封闭窒息措施。

2)冷却灭火法

冷却灭火法是扑救火灾常用的方法,即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在燃烧物体上,使可燃物质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以终止燃烧。在火场上,除了用冷却法扑灭火灾外,在必要的情况下,可用冷却剂冷却建筑物构件,防止建筑物结构变形造成更大的损失。

3)隔离灭火法

隔离灭火法就是将燃烧物体与附近的可燃物质或火源隔离或疏散开,使燃烧失去可燃物质而停止。这种方法适用于扑救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火灾。

采用隔离法的具体措施有:

(1)将燃烧区附近的可燃、易燃、易爆和助燃物质转移到安全的地点。

(2)设法阻拦流散的易燃、可燃液体或扩散的可燃气体。

(3)拆除与燃烧区相毗邻的可燃建筑物,形成防止火势蔓延的间距。

4)抑制灭火法

抑制灭火法与前三种灭火方法不同,它是使灭火剂参与燃烧反应过程,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消失,从而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的游离基,使燃烧反应停止。目前抑制灭火法常用的灭火剂有1211、1202、1301灭火剂。

5)火灾出现后合理选择灭火方式和灭火器材

(1)施工现场的草席或木料等着火后可采用自来水或泡沫灭火器进行灭火。

(2)油料起火不宜用水扑救,可用泡沫灭火器或采用隔离法压灭火源。

(3)电气设备起火时,应尽快切断电源,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千万不要盲目向电器设备上泼水,这样容易造成触电、短路、爆炸等并发事故。

5.消防管理制度

1)消防安全保卫措施

(1)现场建立消防保卫领导小组,定期培训,组织检查。

(2)现场和仓库配置一定数量的消防工具,工地设专用消防井及消防管道,并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保证完好备用。

(3)坚持动火审批制度,电气焊工作地点要有看护人和消防器材。

(4)易燃、易爆及有毒的使用要按规定执行,指定专人设库分类管理,明火作业和易燃、易爆有毒品必须隔离,操作后检查现场不留隐患。

(5)施工现场设吸烟室或吸烟点,作业现场不许流动吸烟,操作岗位严禁吸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