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施工现场必须遵守的安全基本要则
14.班前讲话履行参会人签字手续进行会议内容确认。
(二)个人防护用品的要求
10.混凝土工穿胶鞋、戴绝缘手套。
(三)土方工程安全须知
土方施工作业时容易发生机械伤害事故和坍塌事故。
9.作业人员上下坑沟须从安全通道或搭好的阶梯、木梯上下。
(四)设备、管工安装安全须知
9.地沟或潮湿场所安装管道,应有照明设施,照明电压不得超过12V。
(五)混凝土工作安全须知
易发生的事故:使用振捣棒震动混凝土易发生触电事故,泵送混凝土易发生崩伤事故,作业面搭设不符合规定,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4.清洗布料机。
(六)防火措施
我国消防工作的方针是“以防为主,防消结合”。
“以防为主”就是要把预防火灾的工作放在首要的地位,积极开展防火安全教育,提高工人对火灾的警惕性;健全防火组织,严密防火制度,进行防火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贯彻建筑防火措施等。只有抓好消防防火,才能把可能引起火灾的因素消灭在起火之前,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防消结合”就是在积极做好防火工作的同时,在组织上、思想上、物质上和技术上做好灭火战斗的准备。一旦发生火灾,就能迅速地赶赴现场,及时有效地将火灾扑灭。
起火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存在能燃烧的物质。不论固体、液体、气体、凡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剧烈反应的物质,一般都称为可燃物质。如:木材、纸张、汽油、油漆等。 苯板的储存。苯板为一类消防危险品,因此在储存时要应专库储存,分类单独堆放,保持通风,堆放要与作业区、生活区保持防火间距,周边配置相应的消防器材(灭火器、消防水源、黄砂等),严禁吸烟或动用明火,并在材料上挂设消防警示标志,设立责任人。
2)要有助燃物。凡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叫助燃物。如:空气、氧气等。
3)又能使可燃物燃烧的着火源。如:明火焰、火星和电火花等。
施工楼层出现火灾,发现的人员应立即与地面取得联系,报告出事地点和火灾的燃烧状态,同时应就近组织人员利用楼层内的灭火器进行合理地扑救。
地面接到火灾通报后,立即安排人员给与支援,防火小组的成员应在组长的统一调度下各就其位,根据楼层上一面报告一面组织人员和器材进行灭火,并根据现场情况决定是否报警,请消防部门协助灭火,能够自行控制的火灾便不必要报警。
如果报警,在消防队到场后,工长应及时准确地向消防人员提供火灾区内的情况,火灾区内如有人,要尽快组织力量,设法先将人救出,然后再全面组织灭火。灭火以后,要保护火灾现场,并设专人巡视,以防死灰复燃。保护火灾现场又是查找火灾原因的重要措施。
当施工现场内出现火灾后,发现人员应立即报告消防小组的成员,同时组织人员利用附近的消防的器材或施工现场内的消防水管进行合理扑救。同样,消防小组的成员在组长的统一指挥下组织力量和物资灭火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报警。能够自行控制的火灾便不必要报警。
归纳起来有四种基本方法:窒息灭火法、冷却灭火法,隔离灭火法和抑制灭火法。
在实际灭火中,应根据可燃物质的性质、燃烧特点、火场具体条件以及消防技术装备性能等情况选择不同的灭火方法。在同时使用几种灭火方法、采用多种灭火剂扑救火灾时,要认真搞好协同配合,充分发挥各种灭火剂的应有效能,以利迅速有效地扑灭火灾。
1)窒息灭火法
窒息灭火法,就是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物质(气体)冲淡空气,使燃烧物质断绝氧气的助燃而使火熄灭。窒息灭火法仅适用于扑救比较密闭的房间、地下室和生产装置设备等部位发生火灾。在火场上运用窒息法扑救灭火时,可采用石棉布、浸湿的棉被、帆布等不燃或难燃烧的物覆盖燃烧物;利用建筑物原有的门、窗以及生产储运设备上的的部件,封闭燃烧区,阻止新鲜空气流入,以降低燃烧区内氧气的含量,从而达到窒息灭火的目的。此外,在万不得已且条件又允许的情况下,也可采用水淹没的方法扑灭火灾。
采用窒息法灭火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燃烧部位的空间必须较小,又容易堵塞封闭,且在燃烧区域内没有氧化剂物质存在时。
(2)采用水淹方法扑灭火灾时,必须考虑到水对可燃物质作用后,不致产生不良的后果。
(3)采用窒息法灭火后,必须在确认火已熄灭时,方可打开孔洞进行检查,严防因过早打开封闭的房间而使新鲜空气流入燃烧区,引起新的燃烧,导致火势猛烈发展。
(4)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阻止火势迅速蔓延,争取灭火战斗的准备时间,可先采用临时性的封闭窒息措施或先不打开门、窗,使燃烧速度控制在最低程度,在组织好扑救力量后,再打开门、窗解除封闭窒息措施。
2)冷却灭火法
冷却灭火法是扑救火灾常用的方法,即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在燃烧物体上,使可燃物质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以终止燃烧。在火场上,除了用冷却法扑灭火灾外,在必要的情况下,可用冷却剂冷却建筑物构件,防止建筑物结构变形造成更大的损失。
3)隔离灭火法
隔离灭火法就是将燃烧物体与附近的可燃物质或火源隔离或疏散开,使燃烧失去可燃物质而停止。这种方法适用于扑救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火灾。
采用隔离法的具体措施有:
(1)将燃烧区附近的可燃、易燃、易爆和助燃物质转移到安全的地点。
(2)设法阻拦流散的易燃、可燃液体或扩散的可燃气体。
(3)拆除与燃烧区相毗邻的可燃建筑物,形成防止火势蔓延的间距。
4)抑制灭火法
抑制灭火法与前三种灭火方法不同,它是使灭火剂参与燃烧反应过程,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消失,从而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的游离基,使燃烧反应停止。目前抑制灭火法常用的灭火剂有1211、1202、1301灭火剂。
5)火灾出现后合理选择灭火方式和灭火器材
(1)施工现场的草席或木料等着火后可采用自来水或泡沫灭火器进行灭火。
(2)油料起火不宜用水扑救,可用泡沫灭火器或采用隔离法压灭火源。
(3)电气设备起火时,应尽快切断电源,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千万不要盲目向电器设备上泼水,这样容易造成触电、短路、爆炸等并发事故。
1)消防安全保卫措施
(1)现场建立消防保卫领导小组,定期培训,组织检查。
(2)现场和仓库配置一定数量的消防工具,工地设专用消防井及消防管道,并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保证完好备用。
(3)坚持动火审批制度,电气焊工作地点要有看护人和消防器材。
(4)易燃、易爆及有毒的使用要按规定执行,指定专人设库分类管理,明火作业和易燃、易爆有毒品必须隔离,操作后检查现场不留隐患。
(5)施工现场设吸烟室或吸烟点,作业现场不许流动吸烟,操作岗位严禁吸烟。